首页 带着超市去逃难

第54章

字体:16+-

学堂更像个速成式的干部培训班。扫盲班也在进行, 每天下午下工以后,都有不少人抓紧时间扒两口饭,带着纸笔去学习。

原因倒也简单, 无论是做什么工作的,都有上升的可能,职称也好,做管事也罢,这些机会总是更偏向于那些识字的人。在利益的驱逐下, 哪怕最不爱学习的人也得逼着自己学一学试一试, 不然就得看着别人步步高升,自己只能一直留在原地, 看着新人一个个把自己超过去。

宣宁提出要开幼儿园,除了要替女工们解决孩子的问题, 让她们安心工作,其实还是想抓一抓教育。

学堂那些人早晚要回炉再学习, 能力思想等等各方面都要再提高一些。速成式学习可以解一时之急, 但不能一直持续下去, 孩子们也不能一直在外面乱跑乱跳,把最能接受新知识的年纪浪费在田野里。

之前宣宁手里的人实在太少, 识字的人都身兼多职,恨不能一个人分成好几个人用。现在情况稍微缓和了一点, 她也就把普及教育提上了日程。

和现代越养越精细的孩子不同,这里每家每户都有那么多孩子,大人们忙生计都忙不过来,根本没时间看孩子教孩子。小的扔给大的, 会走了就让帮家里干活。哪怕是个小奶娃娃, 身上可能还肩负着找柴火的任务。年纪越大, 派到的活计也越多,十岁已经算半个劳动力了,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不能快速得到好处帮家里分担,恐怕不太能被人接受。

宣宁想了又想,把上学年龄定在了五到八岁,时间定在了半天,农忙的时候还会给他们放假,让他们回家给大人们帮忙。

再小一点,有的孩子连话都不会说,教起来也实在太难,可以送去幼儿园,让那里的老师看着玩耍吃饭,讲讲故事,先树立起基本的能力和三观。

再大一点,当然也可以来上学,只是五到八岁的孩子是必须来上学,大一点的孩子则是自愿上学,根据家庭和个人的情况自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