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三年夏,奔龙山夏苗计划定于五月十日,为期二十日。
出发前夕,名单公布,叫人意外的是,除了消失多时的“熙明长公主”,稀客还有“病中”的赵太妃,远道而来的安王世子等等。
安王宋博衍在京摄政第三个年头,世子宋既明在“皇帝堂弟”的极力相邀下,悠哉悠哉抵达京城。
与宋鸣珂前世印象相类,时年十九的宋既明生得又高又壮,因常年好饮食,年纪轻轻已有大腹便便之态。
外加他言语随意,懒于学问,风度气质与父亲安王差距甚远。
众人亲眼目见宋既明,皆明白了安王为何不肯让世子进京。
要知道,安王正值壮年,气宇轩昂,风姿出众,学识渊博,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却有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儿子,简直是人生一大污点。
然而,当人人腹非心谤安王一脉后继无力时,小皇帝并未对安王世子失望,非但大赐珍惜之物,甚至屈尊降贵,亲临安王府赴宴。
无人得知,宋鸣珂还的,是上辈子的陪伴呵护之情。
宴会定于出发去行宫的前一日。
天色温润可爱,京西闹市喧闹不息,沿街尽是团扇、竹夫人等祛暑物什。
端午刚过,家家户户用作驱灾避厄的符袋、灵符犹在,门前铺设的柳、桃花、蒲叶、艾人等也未撤掉。
空气中弥散着艾叶香气,夹杂茉莉花与栀子花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百姓改穿盛夏薄裳,未出阁的小闺女打扮妍丽,已出嫁之女各自归宁,以致街头巷尾熙熙攘攘。
宋鸣珂即位后出宫机会不多,是日换了水色暗龙纹绸缎便服,坐上一辆制式寻常的马车,领霍锐承同往,喜滋滋从窗内欣赏属于她的太平盛世,心中许愿——愿盛年长在,好景常有。
走到半路,她想起霍睿言今日休沐,不忍落下他,遣人到定远侯府传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