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都郡城门大开, 一辆又一辆的马车鱼贯而入,车辙在土路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这是南沧县运粮的第二批马车, 也不知道宋冬是如何做到的, 在南沧县整整征调了二十辆马车,这次足足运送了二百石粮食过来。裴佑也派出兵士带着军中车马前往南沧县,有了这批人马加入, 想来要不了十天半个月,南沧县支援的粮食就能悉数运往长都郡。
这次领着粮队前来的乃是田啬夫燕宁, 他跟着宋冬学习农术时最为勤勉, 宣瑾瑜也见过几面。燕宁二十出头, 见到宣瑾瑜时眼前一亮,笑起来还有些腼腆:“郡王爷, 咱们南沧县的粮队到了。”
“辛苦你了。南沧县现下如何?”宣瑾瑜问道。她头一次离开南沧县这么久,难免牵挂县中事务。
燕宁不敢怠慢,连忙回答:“回王爷话,宋大人正在县里收粮, 眼下已经收了快两百石,水泥路也正在修建。只不过, 县里的水渠检查下来也已经松动, 水势也比往年上涨, 宋冬大人正领着百姓修理。”说着,他又从胸前掏出一封书信来:“这是宋冬大人给郡王爷的信。”
宣瑾瑜拆开一看, 和燕宁说的相差仿佛,只不过南沧县水渠的情况比燕宁说得还要严重, 不少水渠用的石砖已经腐坏, 石堤也开始老化。信件中, 宋冬也问道, 已经收粮二百石,是否还要继续收粮。
也是,宋冬还不知道,宣瑾瑜跟古元朗谈好,南沧县再加出五百石粮食的事情,宣瑾瑜索性写信回他,告诉宋冬继续收粮,又嘱咐水渠一事务必加紧办,实在不行就从徐福那儿调一批水泥来修补。
燕宁仔细地把宣瑾瑜的回信揣到胸口,郑重行礼,就匆忙返回南沧县。还有下一批粮等着运送。
随着这批粮食入库,长都郡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还是古淼负责的流民栖处,往日里要临近傍晚才放一顿吃食,今日却不同,都还不到响午,厨子们早早地开始生火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