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不少人都在说纪炀自食恶果, 明明自己根本没参加过科举,竟然对科举的事大放厥词。
从而引来现在的笑话。
纪炀如何当官, 如何买官, 小时候如何不想上私塾的消息也从汴京文报不胫而走。
中间还夹杂着他把他爹都送到庄子上,如今独占伯爵府的“贤孝”事迹。
这些事可以说让人大跌眼镜。
跟纪炀以前的官声完全不符。
消息传到汴京府衙,传到伯爵府, 这两个地方的官吏跟下人反而一点也不着急。
什么?
骂我们长官,骂我们主人家?
自己想想,你说得占理吗?
可以说这些消息丝毫没有动摇跟纪炀亲近人的心。
反而心里都明白, 这是世家出手了。
国子监头一个站出来。
谁让纪炀开口要改革的就是他们那。
不过各地官学的反应倒是微妙。
各地官学长官不愿意分出利益给自己任地夫子。
可到底还是夫子更多,他们的意思很明显, 能让生活条件提高点?
这谁不愿意?
两者相抵, 倒是只有汴京国子监统一口径反对纪炀说的两件事。
贫家学子入学?可以, 按照之前的做法就行, 只要你成绩足够优秀, 谁会不要你?
别的学生都能勤工俭学,凭什么你不行。
格外优待?
天将降大任, 必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话当然不会说这么明显, 可意思是这个意思。
给底下夫子待遇?
可以, 再商议。
成年人的再商议, 那就是委婉拒绝的意思。
按照现在大多数人的看法。
纪炀提的这些事情,原本就很难办,几乎动了国子监的根本利益。
再加上他读书确实不多, 也没走过正统科举,他提这件事实在不合适。
他好友颜海青提这事都比他提靠谱。
颜海青好歹是个进士!
反正纪炀在这事上, 怎么看都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