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净空掀起眼皮朝他一瞥,他知道这人身份,心里有底,站起身回道:“正是在下。”
擎扇的书生冲他作揖,行事稳重,面上带笑:“久仰大名,在下是太和县的刘奉诲。”
巧了,正是先前钟济德向他提过一嘴的两个天才之一。
两个人少不得来回客套两句,原本围着刘奉诲的人群自然也跟了过来,眼睛紧盯着此处两人的动静,他们摸不清这个瘦高男子是谁,纳闷这人到底什么来头,竟叫在丰州很受推崇的刘奉诲主动结识。
直到听闻崔净空的名字,人群里便隐约传来窃窃私语,有人嘴快吐露出来,原来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穷酸书生,就是去年黔山县横空出世的案首。
按常理来说,案首虽少,但究其难度,总比不上秋闱与春闱,单单一个年轻案首自然是无法令远近诸多学子额外注意的。
本来黔山附近地处偏僻,很少冒出一两个读书人,传闻里崔净空十四岁仍是个目不识丁的粗鄙村人,自识字以来竟不过三年便一举夺下案首,堪称惊才艳绝,其聪颖比之刘奉诲一流也丝毫不落下乘。
十几双眼睛望向他,若是两人结为好友,崔净空便算一只脚踏上刘家这条船,兴许日后若是得了眼缘,还能借到几分刘家的助力。
然而被艳羡的崔净空脸上并没有多少喜悦,相反,他面容冷淡,甚至能从中感受到微妙的不厌其烦,好似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
——比起向一个在丰州不大不小的世家子献媚,崔净空此时腹中空空,更想吃两口饭。
刘奉诲没有介意,他这番神情却惹恼了另一个人:“摆这么大的架子——莫不是以为自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解元了?”
这声讥讽直指崔净空头上,出声走近的这人身形单薄,跟飘在半空的白纸片似的,瞧着二十岁出头,这是武安府的方辕。
此番是他第二回 参加秋闱,三年前他运气不佳,被分到臭号,考到一半再撑不下去,两眼一翻被抬出来,这回才好不容易坚持下来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