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叫张德顺, 认识他的人都称他“德顺爷”。五十来岁年纪,精神矍铄,看着就像是四十出头的人, 乃是安义县城里最大的食材干货行宝盛隆的十名管事之一。
他说完话就走了, 并未将年纪轻轻的、看着就像个不醒事的小姑娘似的的芦花放在眼里。
“收购……”
一个近乎疯狂的想法在芦花脑海里酝酿。
她几步追上去, “那, 那……老伯,新鲜的笋子做成干笋,费时又费力, 要好几斤鲜笋才能晒出一斤笋干来, 缩水很多,花的功夫却不少, 那你们的收购价能给到多少啊?”
张德顺看她感兴趣, 才吃过中午饭,也无事可做,便停下来, 笑眯眯同她攀谈道:“价钱自然是比鲜笋高的。除非是自己吃才舍得花这闲工夫, 不然给价低了,也没谁愿意费功夫晒干了来卖给我们啊。就目前而言,我们干笋的收购价是二十文钱一斤。如果笋干做得好, 水分少,色相好,没有发霉发黑这种,切得也齐整, 看着卖相不错的话, 那价钱还可以再往上提几文的。”
“!!!”
一斤二十文, 一百斤便是两千个铜板儿。今儿她背上要背的是一背篼干笋子, 那就是二两银子啊!
芦花只觉得心跳加速,跳得太快,要飞出胸腔似的。
她忍不住腾出手捂住砰砰的胸口,脑子里快速将帐算了好几遍。
自从钱不够用,她经常悄摸摸把帐算。
“小姑娘,你莫不是想要卖笋干?”
芦花回过神来,腆脸笑道:“伯伯,我家里有很大一片竹林。倘若您真的要收购干笋子,我可以给您弄来,只是需要点时间,不知您是否愿意等几天?”
“哦?关键是你能弄来多少?”
“至少两三百斤不成问题!”
“姑娘,莫说大话。尽管你今日同你叔叔带来的笋子数量是我见过最多的,但恐怕你把你们村子所有人家的笋子都挖完了吧?还有,我要的是干笋,不是鲜笋。新鲜竹笋晒干后缩水至少八成。你说给我弄两三百斤,那不是要挖至少上千斤的新鲜笋子?”老丈不太相信,连连摇头:“我在枫桥镇已待了有七八日了,也去了几个乡里收购,可是到现在都还没收足两百斤呢。你张口就说两三百斤,不可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