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欗的王府出来,刘钰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围绕着京城随便转了转。
倒并不是留恋什么,亦或者是什么反把他乡作故乡的情愫,只是想要看看或者说猜测,大顺的将来到底会怎么样。
现在看起来,一切如常,京城里依旧是车水马龙,奔流不息。
只是现在的一切如常,和三四十年前比起来,终究是不一样的。
大顺的变革,是自发且缓慢的,并不是那种剧烈的。
更不是当睁开眼的时候,发现外面的河面上跑着理解不了的冒着黑烟的蒸汽船;天空中已经快要飞起了铁鸟;港湾里的巨舰可以逆风而行……
不是的。
而更像是,大顺吃下了一枚包含着未来的“缓释胶囊”,是缓释的,并不那么剧烈的。
每一个年轻人,对于玻璃、蒸汽、黑烟、宽幅的棉布、南洋的蔗糖、隆隆的西城的运煤的火车,都已经习以为常。
若是再年轻些,可能会觉得,从出生就是如此,那么世界本该如此。
即便说,这些年变革中,遭受了时代车轮碾过的那些人,如今也没有太多的恨了。
要么,死了。
而若是没死的,既然能活到现在,显然是“转型”了。
譬如当初从西山摇晃到京城的驼铃;比如南苑里卖南苑柴的海柴人。
或是死了,或是做了别的事,亦或者“犯了罪”被流放到了遥远的边疆——犯罪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想要活着,而刘钰的改革把他们赖以生存的职业给消灭了,又不给他们补偿,仅此而已。
不管怎么说,京城此时是个以消费为主的城市,也是围绕着官僚、贵族、军队、禁军、皇家、衙门等等的需求为主要经济内核的城市。
这种以消费为主的城市,在这场变革中,暂时来说,体会到了好处是大于坏处的。
粮价稳住了。
棉布降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