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害对于明帝国来说,最大的祸患便是产生大量流民,造成社会的动**,也可以称之为国内矛盾。
转嫁国内矛盾的主要方法便是对外战争,皇帝当然知道,也在不断地实施践行。
但对外战争的收益是必要的,否则,反倒会加剧社会矛盾,更加严重。
而对虎墩兔的开战,皇帝迟迟未进行,一方面是要借机收服右翼蒙古诸部,另一方面则是不想太早地背上负担。
没错,如果游牧民族在大灾害期间能够靠吃牛羊来生存,也就不会在历史上崇祯断市赏后,饿死那么多人了。
也就是说,收服蒙古诸部后,对于这些大明子民,朝廷就要负起责任,象赈灾之类的,粮食物资的供应不在少数。
但选择这个时机收服蒙古诸部,却又是最容易,花费成本最少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皇帝在估算了朝廷财政之后,还是决定展开行动,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漠南蒙古。
与北方崛起的毛子国碰撞,是早晚的事情。皇帝估计将在自己半百之年,如果明军能继续向北方不断推进的话。
所以,收服漠南蒙古,还有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光是北方的战争,都要打上个几十年。
当然,不是年年打,歇一歇打一打,以坚定不移的推进和经营,把大明的疆域向北推,推到北极才好呢!
这不是痴心妄想,凭现在明军的武器装备和战力,只要后勤跟得上,打遍全球也不成问题。
关键是人数摆在那儿呢,要真组织起来,几百万军队不在话下。
就在明军已经准备好行动,要对察哈尔部下手的时候,虎墩兔还未觉察,已经进入右翼蒙古,开始了秋风扫落叶的“统一”大业。
虎墩兔的判断没有错,享受安逸的右翼蒙古诸部确实退化得比较严重,完全不是他所率的人马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