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本战国走一遭

第18章.18.肇始弄钱多般误

字体:16+-

 其实小平太的想法很简单,铜钱在明前期往往含铜八成左右甚至更多,所以在缺铜的中国是一种亏本的买卖。

 当然啦,云南大规模的开发以后,铸造铜钱也开始有利可图了。不过这都是清代中期以后的事了。

 最夸张时按这个水平铸钱铸一千钱需要花费二千四百七十钱。

 即使到了万历年间,国家先后平定内外叛乱,借由张居正改革而喘了一口气的时候。国内承平,物价回落,铜的价格竟然也和铜钱几乎相等。这意味了铸造铜钱如果还按照铜的含量八成以上,不仅要贴人工工食钱,还要贴薪炭钱,还有火耗部分,能亏的你吐血。

 虽然因为含铜量高币值过硬铸造精美,使得永乐钱成为整个东亚东南亚的硬通货。但是巨大的铸钱亏损,也使得铸钱的政府痛苦不堪。

 不过铜的高含量使这一时期的铜钱字纹清晰,颜色紫红泛光。只要能改变含铜量,降低含铜量,但又能保证铸造精美,什么法子都会有人去尝试。

 于是到了嘉靖以后,除了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的直接原因之外,另一个就是倭铅的大规模开采生产成为现实,在《天工开物》的记载中已经极为便捷。

 于是铜与倭铅合金铸钱成为必然,铜钱也转变为含铜六成略少,倭铅三成五,最后半成多些为铅(辫子朝进一步将铜的含量降低到五成,如果不是低于五成铜钱就易碎,指不定还要低)。

 这使得铸钱不再成为亏本生意,而新的黄铜铸钱颜色金黄,更加光灿照人,铸造的也很好。

 金黄的色泽反而更加使人喜爱,毕竟有哪个人不喜欢金灿灿的东西呢,这可能是一种本能吧。同时,在日本的明钱已经出现大量的黄铜钱。铸造黄铜钱投入市场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

 在此情况下,日本本就铸币可以获利,如今含铜更少,利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