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凛冽的寒风,透明的、让人睁不开眼的灿烂阳光,鼓声阵阵、脚步声声的大傩舞,每块重达五十七斤的皇宫厚砖地面……晋阳的早晨,充满了旺盛的生气勃勃的假象。
除夕大傩,始于魏朝高宗和平三年①的军傩。当时,魏朝借岁除大傩之礼,耀兵示武,日后成为制度,一直流传下来。魏朝的傩舞盛况空前,他们在都城皇宫摆步兵大阵于南,陈列骑兵大阵于北,各击钟鼓,以为节度。步兵各队,分别穿青赤黄黑,共为四队。盾槊矛戟,各队执兵不同,排列有序,周回转易,作进攻势态。阵法方面,有飞龙腾蛇之变,函箱鱼鳞,四门之阵,变化多端,共十余种阵法。那些参加演习傩舞的士兵,都经过专门训练,喝呼呐喊,跽起前却,莫不应节。演阵结束后,南北二军皆鸣鼓角,作吼声。作为观众的皇帝、王公大臣们,也都在一旁大声叫喊示威。最后,南北二军,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马军、步军,更相进退,做相互进击状。当时规定,军傩演习,南军败,北军捷,以此结果,魏朝来表达他们征服南土、扩展疆域的意愿。
如此盛大的军傩,到我们北齐的时候,演变成岁终演武祭祀仪式中戴面具的群体傩舞,兼备祭祀、实战、训练、娱乐之功能。但从规模上讲,我们北齐的岁末大傩要小得多,演示者也从军人变为乐师子弟。
按照我们北齐规制,季冬晦日,选乐人子弟十岁以上、十二以下为“侲子”,共二百四十人,集体表演傩舞。其中,一百二十人头戴赤帻,身穿皂褠衣,手执长鼗;另外一百二十人,身着赤布裤褶,高执鞞角。为首指挥的傩舞领队,头上高戴着黄金四目面具,熊皮蒙首,玄衣朱裳,执戈扬盾,边跳边唱;还有一百二十艺人,身穿彩色兽衣,模仿传说中的穷奇、祖明之类的瑞兽,共十二种,毛茸角立,蹦跳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