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两人就分手了,刘远走时给周卫国留下了几块银元,周卫国也没推辞,一来和刘远熟,二来自己身上也的确没有钱了。
两天后,刘远和周卫国再次在饭馆会面,接着刘远就在第三天傍晚按两人约定的时间把周卫国带出了城,一直把他带到靠近封锁线的一个小村子。
进村后,刘远把周卫国带到一个大院子外面才停了下来,先敲了两下门,停了停又敲了一下,过了一会又敲了三下。门“呀”的一声开了,但只开了条缝,门里的人看见是刘远才把门打开到足以容纳一个人进去的宽度。
两人进了院子,门立刻被关上。周卫国看见院子里已经或坐或站了有三十几个人。这些人脸上都是掩不住的书卷气,其中几个人还戴着眼镜,看来他们就是将要去敌后根据地的大学生了,而今晚就是出发的日子。
刘远简略对学生们介绍说周卫国是个新到的学生后就出去了。
院门重新关上后学生们都奇怪地看着这个明显年龄偏大的新加进来的“学生”,经过这么多天的相处,这些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倒是处得很不错,但对于这个陌生的新“学生”,他们还是保持着戒心,要不是周卫国脸上多少还残留着一点儒雅气质再加上地下党负责人亲自护送这一层关系,以周卫国远够不上光鲜的衣着和身上掩不住的剽悍之气,他们早就把周卫国看成“坏人”了!
虽然看出这些学生对自己有些不友好,周卫国却并没有在意。自从在那小县城亲眼看见那个爱国学生自焚之后,周卫国对自己曾经属于而一度轻视的团体——学生——就开始尊敬起来。当然,躲在西南大后方不知疾苦只会空谈的“爱国精英”们除外!如果说对那个青年学生以自焚来唤起国人的爱国心这种做法他还持保留态度,那么眼前这些学生主动北上到敌后抗日战场去的做法就深为周卫国所敬佩了。作为不多的接受过西式高等文化和军事双重教育的国军军官之一,又亲眼见过德国军队因高文化素质而具有的高超战斗力,周卫国深知文化知识对一个饱受外侮的民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