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丽县的繁华远远出乎赵报国夫妇的意料。
这也难怪, 赵报国十几年都没下山了,他对大丽县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赵虎他娘更是以为自己一家来错了地方——她这辈子也就在十四、五岁的时候来过大丽县一次。那时的大丽县虽然要比独龙村要富饶些,可也不过就是“些”。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不知道用了多少年, 早就被压得四分五裂。雨水一来, 人一脚下去就有黄泥浆子溅人裤子衣服上。矮小的楼房挤成一团,干净的店面没有几家。偏生东西还贵,许多山上不值钱随便采的野果,在县城不光卖得不便宜, 野果还一看就知道不新鲜。
时过境迁, 沧海桑田。望着大丽县鳞次栉比的楼房,宽敞的街道, 街面上一家家贵气上档次的铺面,铺面里那些精致又少见的玩意儿,还有往来于各处、精神抖擞的生意人们,来时还叽叽咕咕说着县城坏话的赵虎他娘一下子住了口,再不敢说县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这县城啊, 还真就是了不起!
赵报国与赵虎是拿家里耕田的老牛拖着车连夜下的山。
牛在农村是宝贵的劳动力,轻易不会卖人, 更不会杀来吃了。赵报国哪怕是下了山, 来到县城也没想过要放弃自己的牛。
他本是计划着找个小院买下,把牛养院子里,以后让牛拉个磨, 磨点儿豆子豆浆做些豆腐,让自家婆娘拿出去卖。不想这县城他们一家还没逛完四分之一,就瞧见一家豆腐店。自家豆腐店用机器磨豆, 磨起豆来那叫一个迅速。也因此豆腐产量极高,卖得也便宜。
此时还不是推崇“手工”、“古法”的后世, 人人都听说机器制作的东西更干净更卫生,人人也都觉得机器做东西更时髦。豆腐店有那么大一台机器放在那儿,人们就是为了过来看看这新鲜玩意儿,都会更愿意去豆腐店里买机器制作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