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时风感觉有一道视线在身后死死盯着他。
倒霉孩子,被罚站了还不安分。
季时风拿起水笔,慢悠悠地换笔芯。金属笔帽充当了镜子,模模糊糊照出了后边被罚的路辞。
一张脸皱成一团,和包子似的,小揪揪和人一样,蔫儿吧唧。
季时风忍不住笑,就是个缺根筋的小傻逼。
·
三百八这件事儿,季时风一开始是生气的,不过这气没多久也就消了。
小学三年级,他们家刚出事那会儿,班委自发组织了一次捐款。
季时风这辈子也忘不了那个场景,他站在讲台上,捧着一个糊了红纸的纸箱。
班级同学挨个儿从他面前走过,往纸箱里投他们的零花钱。
有一块五块的、十块二十的,也有一百的,金额不同,但他们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大同小异,特别惨重沉痛,就好像出事的是他们家。
三年级了,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了,季时风知道同学们做这些是出于好心,但他依旧觉得无地自容。
整个小学时期,有一堵无形的墙在他周围悄悄竖起。
班级组织夏令营,有人担心季时风去不起,私下筹钱替季时风报名;老师建议大家去航天馆看展,有人担心季时风买不起票,多买了一张送给季时风……“帮助季时风”成为了班集体里每个孩子展现爱心和同理心的最好方式。
“季时风”出现在班委申请三好学生的自我陈述材料里,出现在积极分子国旗下发言的例子里,出现在一切需要证明自己具有“助人为乐”精神的地方。
季时风讨厌这种“善意”,讨厌这种自作主张的“好心”。
他的苦难被摊开来公之于众,他的窘迫被曝晒在阳光下一览无余。
·
路辞一声招呼不打,替他交了三百八十块钱,季时风忽然想到了在班里连头都不想抬起来的那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