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后,府里的气氛渐渐变得严肃起来,笼罩着肃穆的氛围。
平日里不大管事的老太太也撑着精神开始管事。秀秀几次去吃饭时,都能看到王府前院后院的几个管家在向老太太汇报什么。
有一次一个年轻点的管家估计是头一回来,看见秀秀这个陌生的年轻女子和老太太同桌用饭,偷偷瞥了她好几眼,那目光有疑惑,也有惊艳。
慢慢的,秀秀便不大去了。
至于教学礼仪规矩的几个嬷嬷,她们是宫里出来的,临近皇上南巡江宁府的日子,她们比一般的婆子更紧张,也更忙碌。
忙起来后,对秀秀的教训也停滞了。
在王府里,处于上层的老太太和下层的奴婢们忙于迎驾的杂事,不上不下的秀秀像个外人似的,既不会有人来像对奴婢一样安排她做事,她也不会参与安排别人做事。
大家都忙的时候,秀秀反而最清闲。
她一天里大半时间都在李嬷嬷的小厨房里,不用学礼仪和去老太太那里用饭,她索性换上了粗使奴婢的干练短装,把长裙珠钗都取了。
整日里混在小厨房给李嬷嬷打下手,如鱼得水似的,倒比正经厨房帮佣还像帮佣。
秀秀本就出自农村,生火起炉、宰鱼杀鸡、揉面和水这些,她做熟练了的。
厨房忙碌时,人手常常不够,有长工看见秀秀,随手指挥她干些粗活,秀秀从不会拒绝,她干活麻利,人好说话又勤快,厨房这帮人很少去老太太那里,没人知道这个白白净净的姑娘就是府里热闹一时的通房丫鬟。
秀秀很快就跟厨房里的这帮人混熟了,时时欢声笑语的。李嬷嬷看在眼里,从没说破秀秀的真实身份。
一日午后,日头不烈,照得人浑身暖洋洋的,几个忙活完刚吃饭的聚在厨房后院,高高的柴火整齐的摞在一旁,大家或坐在石凳上,或搬来个手工打的木椅子坐着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