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九百六十三章 纯粹数学和自然机械论

字体:16+-

朝堂内外,展开了对辽东用兵的讨论,这种讨论从民间到朝堂,所有人都在发表着自己的意见,而六部将这些意见经过部议形成了一份份的奏疏,送入了文渊阁内,文渊阁大学士们做了批注后,送到司礼监。

而后皇帝挨个批复后,返回六部继续部议,最后拿到九卿圆审和文华殿长桌廷议上进行表决。

这是大明朝堂目前决议的流程,相比较之前,多了一个根据皇帝批复和文渊阁大学士批注返回六部部议,再拿到文华殿长桌廷议,这多了一个步骤,就多了一份僵化,但也多了一份理性。

最后,兴安作为大珰,以圣旨的形式在奉天殿上宣读决议。

帝制,是一个下限很低,上限不是很高的行使最高权力的制度。

在中原王朝这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平庸的、无能的、懒惰的、不思进取的、没有任何上进心的、对天下甚至对朝代本身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君王占据了绝大多数。

帝制的下限,最低是稽戾王,最高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大明太祖高皇帝、文皇帝这类有开辟之举的君主,然而皇帝这么多,也就这么几个拿得出手,英明神武者少之又少。

而多了这一个根据皇帝和文渊阁大学士意见再次部议的环节,可以提高一下下限。

至少稽戾王下旨亲征、五日开拔这种离谱的事儿,不会再次上演,因为经过这一轮的决议,最少也要十天左右,至少能给大明的脊梁们想想办法,纠正一下皇帝错误的决定,哪怕纠正不了,也能多五天时间准备,便多一分获胜的机会。

有行封驳事之权的六科给事中,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设立的,同样是在增加帝制的下限。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代表着六部在议政上话语权的增加。

当大明在如火如荼的准备着辽东战事时,大明景泰二年进士、国子监祭酒、户部郎中、大明数学家吴敬,手里捧着一本写好的书,略微犹豫了下,还是抄起了书,前往了大明讲武堂聚贤阁,在奏禀之后,进入了御书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