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黎明会”照常。
朱由榔没有提及田应元案,只是照常听各人汇报手中的差事。
“皇上,臣以为作育人才乃当务之急。但目前情形令臣忧急,各县府官学基本已经荒废,私学也只零星存在。故臣请再振官学,鼓励士绅大办私学,只要局势安稳三年五载,朝廷就可以开科取士了。”吴炳率先发言。
“吴爱卿所言甚是,朝廷缺人才呀。如今只是据有三省之地,除了降官还真没有人才来源。日后地盘扩大以后,更需要大量官吏,如今不下力气作育人才,怕是以后会捉襟见肘。”朱由榔非常赞同吴炳的建议。
“吴爱卿,可有何建议条陈?”朱由榔问道。
提出问题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一个臣子如果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之道,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
“回皇上,臣想了两条。一是上过学了,不管是上过官学还是私学,有一定基础的,可入官学读书。入学前先进行县试,取得童生资格的,由县里给一份钱粮,没有取得童生资格的,仍可读书,只是没有钱粮而已。二是未曾进学的适龄童子,进私学读书者免束修,朝廷可以给私学一定的钱粮补偿。”吴炳道。
“这好像有点义务教育的意思哈。吴炳倒是有才。”朱由榔听了吴炳的建议心里道。
“嗯,吴爱卿这两条倒是符合我朝目前状况。朕盼望所有适龄童子都进学,朝廷可以拿钱供他们,资质好的,可以进一步求学谋官,资质差的,即使不能入仕,认几个字也比当睁眼瞎强。不过,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吴爱卿,你根据你的两条建议拟一个详细条陈,也可以把朕刚才说的加进去。”朱由榔道。
“遵旨。”吴炳退下。
朱由榔的话虽少,只寥寥数语,但几位大学士心里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统治万民的宝典,皇上怎么反其道而行之,要开启民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