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殷士兵强悍,可每过一城,但凡交战,必有死伤,所以这么一路行下来,士兵逐层递减,由最初的两百多万士兵,到一百多万,到几十万,但好在如今也算到了尾声了,几十万足够用,也不会再有牺牲。
到了最后一城巴邑的时候,大殷士兵们的脸上显而易见露出了胜利的喜悦,就连六个将领,也不约而同的隐隐的兴奋着。
巴邑的城门在关着,城墙上也没有士兵在守,整人城十分的安静。
不一会儿,城门打开,最后一个小国的国君走了出来,带着所有大臣以及百姓们。
他们走出来后,像仆人一般,分成两排站着,把进城的大路让了出来,让给聂青婉以及大殷的将领和士兵们。
这其实很正常,作为最后一城,其实真没有反抗的必要了。
聪明的国君都不会孤注一掷,血拼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
从曲商和商国之后,他们这一路南下,也确实有很多小国像巴邑一样,大开城门,迎他们入城。
当然,聂青婉并不贸然进城,她会提前先观察这些人的态度和状态,但凡发现不对,那就是屠城之祸。
大概是知道了她的心思,宏昆和左介都表现的十分顺从,包括后面的大臣们,还有百姓们。
这些人忍辱负重多年,又得知曲国灭,商国覆,曲商死了,他们焉能不痛恨这个太后,不痛恨大殷的这些刽子手!
他们是恨的。
可内心里有多恨,面上就有多顺从。
这样的顺从表现出来,绕是聂青婉再火眼金睛,也没有发现出蹊跷。
也可能是到了最后一城,连聂青婉都松懈了。
所以,她领着殷玄以及另外的将领还有大殷士兵们进城了。
毕竟这一路行来,士兵们也十分的疲惫了,连续征战,虽然也偶有休息,但长期征战,哪能不累呢?就是休息,也是绷紧着神经的,说是休息,也不见得休息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