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以麝皮为綇旅之,柔薄而韧。”
“镇戎军有一铁甲,椟藏之,相传以为宝器。”
“韩魏公帅泾原,曾取试之,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尝有一矢贯札,乃是中其钻空,为钻空所刮,铁皆反卷,其坚如此。”
“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筋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
“今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元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而已。”
李纲说的是瘊子甲。用鳞甲片上的瘊子来判断打击的情况,冷锻甲的一种。
来自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对一种名为瘊子甲的锻造方法。
为何一个小小的青塘,就能做到的事情,而大宋做不到?
完全是因为大宋疆域内的铁山的铁石中的硫和磷太高了,让大宋的钢材,冷的也脆,热的也脆,怎么锻造,都不是个事。
没有甲,士兵怎么打仗?
现在青塘归了大宋,李纲专门去过一次青塘,请青塘人用中原铁料锻甲。
技艺,和铁鹞子或者铁林军或者铁浮屠的锻造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大宋的铁石就是打不出钢甲来!
青塘人用同样的炉子,同样的工序,唯有不同的铁石,却能打造出瘊子甲来!
李纲曾经在青塘呆了整整一年,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却总是不得答案。
现在!
一份来自民间的钢甲出现了他的面前,还是不逊于瘊子甲材质的钢材!这要不然就是铁石特殊,要不然就是工艺特殊!
他更倾向于后者!自汉以来,中原就一直没有停下过找铁山的事,这一定是工艺带来的变化!
“天佑大宋啊!陛下。”李纲明白好的铁石的好处,也明白想要找到好的铁矿的难处。毕竟大宋已经找了整整一百八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