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被人恭送出了郑安家。
和襄翁的生意自然是谈崩了,老头没有上当,也没有当场翻脸,这种不阴不阳的态度让李恪难以释怀。
他的脑子里一直回**着谈话末尾那段长长的,夜枭似的哑笑,还有把他引送出门的农妇恭敬得有些过分的模样。
前倨后恭,后事不靖。
这一次拒绝郑家递过来的橄榄枝,算起来已经是他第三次扫郑家的脸,若郑家和田典是一头的,或许就是第四次。
襄翁自以为老谋深算,可他却不知道,他的行径在李恪眼里,和后世那些暴发户们有多相像。
威、逼、利、诱,半点不掩饰自己的心思,一言一行都是居高临下的俯视。
仔细回想一下,似乎李恪所接触过的郑家人都是一副德行,郑氏如此,郑仑如此,现在连他们的老祖宗都是这样。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家风?
李恪不知道。
这种人说来很好应付,较真起来却也很难对付,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全无半点规矩可讲。
但李恪转念再一想,时代不同了,如今可是在大秦朝。
虽说有些讽刺,但始皇帝时期的大秦朝的确算得上是一个法制社会,秦律严苛、绵密,家族势力衰弱。
有秦法威压于上,郑家敢冒大不韪?他们有那么大的胆子?
区区一个郑家而已,既不是高爵显贵,也不是皇亲国戚,违了秦律怕是分分钟会被抄家灭族吧?
毕竟作为秦朝的奠基人,商君可是最厌恶这类“不仁邑里者”的,秦朝那份极具特色又显得刻板冷漠的分户令,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这些人而准备的。
想到这里,李恪终于又有了些底气。
不骄不躁,不疾不徐。眼下与其忧心这些有的没的,不如早些把脱粒机给做出来。他也好腾出手来,实实在在想些挣钱的法子,切实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