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六,天阴,有风。
李恪出门时日出方才过半,离食时尚有半个时辰。
天色才有微明,到处灰蒙蒙的一片,就像是视线从天上厚重的云层中沾了颜色下来,看什么都是一个色调。
明日冻雨,今天则是抢收的最后一天,乡里们起得都早,推着车,带着烈山镰自一家家院门中拖家带口而出,挤进里巷的人流。
“恪,早啊!”
“大兄也早。”
“恪,食飧否?”
“阿母明知故问,明明里典高义,为我等备了粟米,我如何会先食?”
“恪,我有一孙女与你年岁相仿?”
“老丈,我才十三!”
一路上打招呼的人格外得多,李恪一路点头哈腰,等到了闾门连脖子都酸了,深感疲惫。
小穗儿穿着皮裲裆,抱着他的镰在远处兴高采烈地招手呼唤,李恪走过去问:“你媪可好?”
“还能如何好?长咳不止,又倔得不许我服侍,怎么说都无用。”小穗儿神情低落了一会儿,转眼便遮掩得密密实实,换上一副笑脸,“大兄,你可听说了里中传闻?”
“这两日人人脚不沾地,还有闲情传闻?”李恪好奇道,“这次又是哪家的坏话?”
“可不是坏话,而是好话。”
“好话?”
“有传里中一位少年,听闻里典想要逆天而行,造福黔首,便面向东方跪拜祈福,三日夜水米不进,终以虔诚之心请来上古神农烈山氏襄助,教导百姓制镰之法,这才有了一日夜成镰五百的故事。总之,此次抢收之功,里典自然居首,那位少年却是次席。”
李恪的嘴张得能塞进整个鸡蛋,心里暗道,怪不得今早那么多人打招呼,一个个神情怪异,举止鬼祟,好像受他一揖是多大福分似的,原来问题的症结还是在嚼舌根上。
他哭笑不得道:“斋戒三日,乡里们怎么不说我斋戒三十日,也不想想三天前我在干嘛,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