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鞅变法到李恪强秦,大秦的军制始终处在稳定与细化的过程当中。
商君初期,大秦建新军,首成以步、弩为主体,车为主战,骑卒为辅的常军结构。
那时大秦贫弱,成军集于咸阳,且装备以硬脆的青铜为主。每有大战,皆发民役充军。
纠纠老秦,赤膊酣战,取敌剑甲,首级换爵的野蛮名号就是那时候闯下来的。
总的来说,那时的秦军勇而弱,可称猛士,却难称强军。
至白起时代,秦取二埕,秦军也迎来了其最关键的成军期。
楚人擅冶铜。夺取了楚的铜山和冶铜技术,咸阳将作迎来兴盛,秦弩、秦剑突飞猛进,吞并了义渠国后,北军初成。
至秦王政灭六国期间,大秦以常军为核心,民役为辅助的强军结构已备。
标准结构是一曲两千弩,两千步,战车八偏六十四驾,车骑九列百单八骑,并六驾战车。再以各级亲兵发挥将之所长,一曲兵力近五千数。
李恪出世,带给大秦的是更精良的装备与军制的细化,还有民役的进一步弱化。
最先发生变化的是南军。
屠睢从李恪之法,以剑、盾、弓并犰狳、豪猪两系机关改南军军制,仅保留少量车骑。
伐岭南初期,五十万南军基本是十至十五万常军辅之以三十五万民役,改革之后,民役得并入常军,成战卒,南军五十万的名号到那时才算名副其实。
紧接着改革的是北军。
与南军不同,北军未曾摒弃民役,也就是轻兵的配置,只是减轻了步卒的比例,扩大了常军的编制,同时,大量普及铁器。
至河间郡建立之后,得益于狼山将作攻克冲压技术,且大秦有了稳定的战马来源,第一代铁骑军成建。
从那时起,大秦构成了常规军与专业军两级分建。
常规军每曲以两千弩,一千重步,车二十四偏共百九十二驾,骑九十列共一千零八十骑。不计亲兵,一曲战兵共五千零四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