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在夏国看了几个月,积压了很多问题,就是想临行前,找于秋问个清楚。
虽然他现在改主意了,决定等夏国的阅兵仪式之后再回去,但好不容易和于秋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也不打算把自己的问题继续存着了。
两杯酒下肚之后,他便跟与自己左右而坐的于秋开门见山的道,“你觉得,朝廷治下想要学习夏国的话,应该怎么改,或者说,从什么地方先改起?”
于秋看了看李渊的眼睛之后笑了笑,心里虽然想说,当然是从你改起,但是嘴上却是道,“可以先从通商口岸改起。”
“怎么个改法?”李渊继续问道。
于秋再度答道,“设立经济特区,比照夏国,实行全新的制度。”
“设立经济特区?像苇泽关这样的通商关口位置,我都设立成经济特区么?”李渊似有所悟的道。
于秋点头道,“苇泽关现在应该算是朝廷治下最接近经济特区的位置,它可以作为一个向北的经济特区,还有向南,向西,向东,和中部的经济特区,都要设立。
先在特区改革制度,再慢慢的延伸发展到全国,可能就会轻松一些了。
当然,管理这些经济特区的官员,必须得有改革创新意识,能够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有新潮的思维模式。”
“那又如何得到一批这样的官员呢?”李渊再度追问道。
于秋想了想之后答道,“可以开培训,针对性的教育,然后,选出学的最快,最有悟性的人当官。”
“开培训班?”李渊有些懵逼的看向于秋道。
培训班培训官员,这可是个新鲜创意,在这个时代,虽然科举已经开始有雏形了,但其实实行的还是举荐制,一些有才,想出仕的读书人,通常都要在现在朝廷任职的高官门下行卷,接受一定的提点教育之后,才能做官。考前教育,甚至还重于考试。因为考试通常是开卷考试,还不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