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好国舅

第842章 苏州知府

字体:16+-

自大明立国,苏州就被朝廷另眼相待,先后将苏州大量富户迁移至淮北、河南、凤阳等地,几乎将苏州掏空了。

这还不够,旁的府县农税只消三十、十五税一,唯独苏州却要十税一甚至翻倍,即便是苏州士子参加科考也受不公平的待遇。

在乱世中都是繁华富庶的苏州,到了太平年间反倒是显得越发凋敝。原因不言自明大明的皇帝太记仇,有传言说只要苏州还有人祭祀张士诚便一直会这样。

至于来苏州任职的官员也十分的体会上意,没有哪个说要励精图治让苏州重现昔日繁荣的,混上一任便走门路调去旁的地方。

直到洪武十八年,苏州来了一个年轻的通判,听说是皇家书院出来的,与那些整天躲在衙门里的官员不同。

这个年轻的通判自打到了苏州便顶着上官的压力办小学、建作坊、济贫扶弱,只两年的功夫苏州的便开始变样,上缴朝廷的赋税整整翻了一倍。

许是看在钱的份上,皇帝老儿并没有将这位年轻的官员怎么样,反倒是一路青云直上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了苏州知府。

更大的权利给了他更多施展才能机会,凭借着苏州深厚的纺织底蕴,这位年轻的知府创办了苏州织造局,每日组织数万的绣娘织女生产锦绣绫罗,将苏州打造成了高端纺织业的中心,繁华更胜往昔。

苏州有了更多的小学,也有了更多的救济所收容那些残障无依的人,到底是外地来的,怕是不晓得那些缺胳膊断腿的是张士诚的旧部,惹出不少的非议。

这位年轻的知府却依旧我行我素,前两年更是做了一件大事,与常州知府黄富贵合起伙来修了一条直通应天的铁路,因为占用民田常州府没有做好后续赔偿惹得不少农人进京告御状,更有官员弹劾苏州知府贪墨织造局的银钱。

这位原本大有前途的年轻知府立刻就被抄家,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冲进后衙准备大发横财,谁知竟堂堂一个知府家里竟只搜出不到两钱银子,就连米缸也是见了底,家中唯一个仆役都是跛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