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宋工程师

正文 第445章 宋江起义

字体:16+-

自太祖赵匡胤开国以来,宋朝一直奉行对外屈辱、专力防内的政策,政权、财权和兵权高度集中,对民众的压迫非常厉害。

所以,一直持续到北宋末年,也没有大的农民起义或国内动**,这就是其内政高度集中取得的成效。

然而,随着统治的延续,高度集权的坏处渐渐呈现出来,土地兼并、权贵剥削、生灵涂炭的现象比比皆是,人民已经不堪重负,社会矛盾开始突现。

从宋仁宗开始,一些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占山为王便屡见不鲜,此时朝廷也深知社会矛盾巨大,才启用王安石变法。

可是王安石变法不但没取得实效,反而更加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从而使社会矛盾更加不可调和。

矛盾积累到赵佶上位,终于开始爆发了,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把一个宋王朝变成为南宋,两位皇帝也被掠去了北国才罢休。

有人怪赵佶,说他除了不会当皇帝,什么都会。实际上这话并不对,或者说不全对。

的确,赵佶作为端王,起初几乎是远离着政治,他不用参军,也不用从政,只是过着如寄生虫般的悠哉生活,可他还是有一个巨大的用处,那就是皇帝驾崩,在无子的情况下充当替补,接替皇位。

可以想像,一个远离政治的皇家子弟,陡然间成为皇帝,根本不熟悉政务,其结果自然是朝堂内乱臣不断,搞得乱糟糟一片。

赵佶不傻,朝中局势,群臣心态,天下变化,他一直清清楚楚。只是清楚地知道发生的一切并不意味着能改变什么。

他登基之初,也是励精图治,想要干一番事业,做一个好皇帝的。可是实践中才发觉,他有些眼高手低了。国事之艰难,远远超出了写诗作画,使得他事事不如意。在一系列打击之后,赵佶渐渐对朝政失去了兴趣,安然于诗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