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虏大将军?”
这个听起来很久远的称号唤醒了众人尘封的记忆。
征虏大将军是明代将军重号,明初曾有徐达、常遇春、蓝玉等开国名将相继担任过。大将军下面又设副将军,征虏副将军又分左、右、前、后,适应战时分路统兵出击而设置,名将汤和也担任过征虏左副将军之职。
不过这个征虏大将军是临时的差使,作战时挂大将军印,战争结束后就撤销,并非常设。吴宗达的意思就是,将这个临时派遣的职务变成常设,就像巡抚和总兵一样这两个职务原本也只是临时差遣,后来慢慢变成了常设的固定官职。
温体仁点了点头:“既然有这样一个现成的名号,沿用也无妨。不过为了显示与临时差遣的区别,也为了表示对平南侯的尊重,本官建议官面行文时加几个字,称为护国征虏文武大将军,平时为了称呼方便,可以简称为征虏大将军或大将军。”
众人对加的前缀没有异议,虽然略显浮夸了点,但是比起皇帝动辄一二十个字的谥号比如“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天启、“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万历已经算得简朴了,便纷纷表示赞同。
温体仁继续说:“原本还要加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称号,以显示平南侯总督天下兵马的权力,不过本朝从没有这样的先例,再加设大将军本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就不弄这些花哨的虚名了。既然大伙意见一致,便请应熊执笔,把我们拟定的尊讳写进折子,奏请陛下圣裁。另外,折子里要写明平南侯如何统领天下兵马的细节,也辛苦应熊跑一趟,其中章程,请平南侯示下。”
王应熊丝毫不觉得一个内阁大学士跑去向一个武将请示有何不妥,眉开眼笑地领命:“下官定会办得妥帖,请首辅大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