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献计就罢了,大不了大家不说话。
不让反对也就罢了,好歹听诸葛亮的话,也算是一条活路。
可是不让带贵重财产,还不让带家眷?
那不就等于是,已经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了吗!
这样的撤军,还有什么意义?
要是这都不哗然,也就太没有血性了!
即便有可能被满门抄斩,但一些人,还是忍不住鼓噪了起来。
当然,都是相互眼神交流过的,大家一起嚷嚷,避免被当成出头鸟打了。
蔡瑁并不看好诸葛亮的计策。
倒也不是说,诸葛亮的计策不行。
关键是,诸葛亮眼下得到了主公的极端重视,这种重视,会毁了他们蔡氏的活路。
对他能有什么好处?
眼见大家一起鼓噪,蔡瑁决定,趁此机会利用“民意”,搏上一搏。
第一个开口发声道。
“主公,大家都受主公恩养多年,不少人都希望能留下来,拖住刘枫的追兵。为主公争取更多的时间!”
“望主公准许那些愿为主公死忠的人,留下来吧!”
这一番话,切入点极妙!
表面上,还是拥护刘表的决定,没有正面反对。
实际上,却是在拉拢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让他们做出另外的选择。
蔡瑁这么说,让刘表十分感动。
连刘表自己都没想到,蔡瑁竟然对他如此忠心!
想起之前对蔡瑁的怀疑,不由得有些汗颜。
其他人听了蔡瑁的话,顿时就沉默了。
拼命的在开动脑筋,琢磨蔡瑁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留下来?
意思是要投降刘枫吗?
难道真的带着全家去送死?
诸葛亮意识到了蔡瑁话里的猫腻。
但他懒得管。
只要这层窗户纸不被戳破,他就不想出手。
像蔡瑁这种人,在诸葛亮的眼里,就没有必要存在。没有他们,刘表的军队以后反而会更好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