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出发,离开关中前往荆襄南阳。自古以来,都有一条相对稳定,仅次于潼关道的路线,那就是“武关道”。
这条路线支路极多,也方便水运,战略地位异常重要。
该路线具体来说就是:由长安东行,过灞水后折向东南,经蓝田县,上七盘岭再绕芦山南侧,过蓝田关翻越秦岭,顺丹水支流七盘河下至黑龙口,折东行经洛州出武关,再经山阳县出漫川关,复经上津(今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达于荆襄。
这条路又被称为上津路。
除长安以外,关中从别处亦可以走武关道出关,总之无论如何,武关是必经之地,非走不可。
所以武关和武关所在的洛州,就成为了长安实质上的南大门。
武关可以将南面的敌军挡在外面。武关若失,则关中本地势力必与来犯之敌鏖战于武关道,可谓是危在旦夕。
当然也不是没有反例。战国时武关道上烽烟迭起,丹阳、蓝田两次战役,秦大败楚军,自此秦国对楚国占据了战略优势。
看上去似乎很美,然而,这便是武关道上关中势力为数不多的获胜战例了。更多的时候,关中的兵马根本不敢跟来犯之敌战于蓝田,都是等敌军入了关中后,在灞上孤注一掷。
由此可见武关的重要性。
刘益守带着麾下一万兵马,来到洛州(上洛郡),与杨忠两千先锋兵马合兵一处,二人便来到武关前驻足良久。
“主公,武关城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东有四道岭,特别是吊桥岭高且陡峭,上山一道,不容并骑,十分险要。
这里可谓是百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杨忠拱手对刘益守介绍道,如果不是韦孝宽那封信,他绝对是不会打武关的主意,至少不会去往这一块去想。要是武关好打,刘益守早就动手了,至于说等到今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