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苏尔的到来使象群变得更加完整……”
多年以后,阿斯玛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的话。
“……明明是当时二代象群里年纪最小的,抵达的时间也很晚,融入的速度却很快……在我们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曼苏尔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扮演起了串联者和调停者的角色……他的存在让这些半道相逢的‘兄弟’变得更加亲密。”
这其实是被回忆滤镜美化之后的说法。
事实上,营地里五头公象之间的关系和“兄弟”相差甚远——在没有被头象盯着的时候,来自二号圈舍的哈米西、尼亚和贾希姆总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来自三号圈舍的塔姆和阿拉法特则习惯了用别苗头的方式交流,有时还会大打出手。
为了尽可能地还原这段经历,后来者多数会到基普加各夫妇的回忆录里去寻找答案,在这本每次再版都会增加细节的书中,露皮塔详尽地讲述了小象曼苏尔转移前后发生的事:
我们从救护中心开车回到营地。
因为载着活物,前车开得非常缓慢,通过挡风玻璃,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象的一举一动。和预期有些不同,曼苏尔没有表现出任何焦躁的迹象。它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正在被运往什么地方。
安塞图斯在电话里向我们再三保证他对海莉和散养区都没有任何留恋,把他强行关在那里只会导致悲剧,但在整个转运过程中,我都如坐针毡。
自幼生长在人工环境里、从未离开过母亲的曼苏尔,真的能够融入重组象群吗?忽然接触大量陌生同类,会不会导致应激反应呢?没有太多共通的境遇,又会不会招来象群的排挤呢?
威尔和我对这些问题都抱有保守的态度。
但就像我们无法理解大象如何得知曾经帮助过它们的人类的死讯,旋即步行十几个小时去送葬一样,我们也无法理解大象按照什么标准把一些同类判作沙砾,又把另一些同类判作内里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