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殿熏香,纱雾飘拂,政事堂堆满了大胤开国以来几百年的古籍,高比廊柱,群臣肃然端坐在书山之下。
为首的玉秋实一袭绛紫官袍,面色凝重。
隔着珠帘,落薇瞧了一眼。
殿中不算明亮,她先看见的是对方的白罗方心曲领,天圆地方、象法天地。
宋澜轻咳了一声,刘禧便上前去,将搁在众臣之前的金枝烛架上最上端的一支蜡烛燃了,随后和他的徒弟刘明忠一同往帘前两端一站。
于是众人便知,今日一场议事如此算是正式拉开了帷幕。
照大胤惯例,本该是天子坐堂上,诸臣围坐论政,只是如今宋澜尚需垂帘,皇后又自请退早朝,商议过后,只好每月月中开政事堂一次,请帝后同至。
玉秋实身侧摆了一鹤形香炉,正是云山缭绕,然而他今日心中并不安定。
距离暮春场刺杀案已近十日,这十日以来,禁中无一丝消息,安静得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然而这样的平静,却远比雷厉风行地处置了更加慑人。
林奎山十日来频频登门,求他救命,他虽儿女众多,正室嫡出的儿子却只有这一个,自小便疼宠骄纵,倘若折损此处,便是要了他半条命去。
林召此人在汴都声名狼藉,是位横行霸世的花花恶少,这几日他派人打探,手下人回禀,林召早些年间手中不仅有人命官司,更是牵扯过天狩二年承明皇太子办的那场科考舞弊大案。
当初林奎山花了大价钱,才让林召在那场大案中勉力保了一命,自此之后,林召在汴都收敛风头,老老实实地过了两年。
直至太子遇刺后,他才松了一口气,大摇大摆地重回了花街柳巷。
玉秋实冷冷地想,倘若他有这样的儿子,大概早就打死在祠堂当中了。
可这样不争气的东西偏是林奎山的**,他与林家关系亲密,于情于理也该为他将嫡子的性命保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