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但无奈赵王偃和他父亲都爱这么做,临阵换下廉颇和……还是廉颇。
原本历史中,赵王偃的儿子赵王迁也学了这一手绝活,想要临阵换李牧。李牧让他别闹了,王翦就在对面,换人就完蛋。赵王迁就把李牧杀了。
爷孙三人,一看就是亲生的,连血缘证书都不用开。
王翦慢悠悠渡过黄河的时候,赵军几乎没怎么抵抗,一触即溃。
王翦没有追击残兵,稍稍整军,就朝着邯郸城前行。
秦军带够了粮食,赵地又几乎没有余粮,所以秦军没有就地补给,抢夺赵国的粮食。
他们雇佣当地人运送辎重,甚至还要给对方口粮。
赵人原本很害怕秦军。在得知给秦军干活有粮吃的时候,许多饥饿的赵人忍着恐惧凑了上来。
赵国也是蝗灾重灾区。
经历蝗灾之后,赵王偃没有休养生息,连番攻打燕国。
青壮年被征召,家中早已经饿得没力气的老弱妇孺种不了太多的地。
国内缺少青壮年,但赵王和贵族的徭役还是不会停。越是外部压力大,国内的贵族越是需要用享受来麻痹神经。妇孺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种田的时间更少了。
为了打燕国,赵国征收了很重的赋税。赋税不收土豆之类的救荒粮食,只收容易储存的谷物。妇孺寥寥无几的种地时间只能种谷物,好交齐赋税。
谷物如果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把翻地、浇水、除草、捉虫、施肥等沉重的农活细致地干好,产量很低。
是以雨顺地荒芜,时和年不丰。无天灾,也人祸。
燕国也穷,赵王偃派大军攻打燕国,顶多满足大军一些粮草需求。
再者,就算赵国得到了多余的粮食,也不可能分给饥饿的赵人。
有秦国兵卒私下嘀咕,赵人都快饿死了,就算他们想抢,又能抢什么?
渐渐地,秦军身后缀了许多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