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勇者一起赴死,巨龙怎么办?◎
“想了解人民的历史, 必须要走一趟澄江堰。”
直到站在澄江堰前,听到那种隐然的震动声,沈呦呦才初初理解了这句话。
没到过江边的人, 是很难体悟这种大自然带来的战栗的。
周边观者如云, 有许多人是专程为他们而来,都站在安全范围外,兴奋地朝这边挥手。
但这些窃窃私语抵不过江水的一声咆哮,当它滚滚而来时,沈呦呦再也无法将视线移到另一个地方。
“它已经两千多岁了,”季导游敬业地讲解道:“现在还没到霜降时节, 否则大规模地搬运泥沙, 看起来会更加壮观。”
沈呦呦等人顺着河堤往上走,季知桢似乎天生拥有讲故事的天赋,略稚嫩的少年音娓娓动听, 将一切缓缓道来。
“据说抗..战时期, 敌方试图炸毁澄江水坝, 然而战斗机飞了几个来回,却一无所获,最终只能恹恹离去。”
“因为澄江堰, 没有水坝。”
治水治水,无非就四种方法。
一是建大坝,用大坝充当水龙头开关, 将一切挡于源头;
二为修水库,在山体处修建无数个小水库,化零为整, 大大减小技术难度;
三修建运河, 将澄江与其他江河相连, 形成一张密密麻麻的“命运共同网”;
四排沙筑堤,年复一年,最终让这条大江化作地上悬河,彰显又一次“人定胜天”……
但历史已经证明,如果用了以上任意一种方法,澄江堰都不可能存活两千年之久。
“‘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季知桢忍不住感叹,“天才的创举。”
用自然治自然,弯道是天然的“滤沙器”,在弯道的末端开凿一条运河,这就形成了“二八分沙”。
但古人认为,这样利用的还不够彻底,于是他们又在江心建小岛,流线型的小岛又一次起到了“二八分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