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
曜初闻言,边思索此事边下意识端起茶来喝了一口。入口觉得茶水甚苦,不由一怔。
崔朝莞尔:“消火气的药草茶。”
曜初闻言,倒当真把这一杯喝尽了:这两日确实给她急得上火。
今日听姨父一言点破她的心思,曜初才强迫自己先把心思转到正事上来。
*
到底是做了多年镇国公主,也是做决断做惯了的人。
哪怕一听‘和亲’二字,曜初下意识心底不喜,但还是先道:“姨父久在鸿胪寺,必能明察吐蕃之意。”
“吐蕃欲和亲,是哪种和亲?”
没错,都是和亲,种类和意义也完全不同。
以汉朝为例,虽说纵观西汉二百多年的历史,和亲的对象基本都是‘匈奴’和‘乌孙’。
但……
和亲的对象没变,和亲的类型和意义却变了——其根本,还是跟汉朝和匈奴实力相关。
汉初,国力兵力皆不强,和亲是作为弱势的一方,是低姿态的,为了延缓战事为争取更多的时间。
到了汉武帝后,与匈奴算是攻守异位,便断了与匈奴的和亲,转为与‘乌孙’和亲,是为了结好盟国,拉着乌孙一起孤立‘匈奴’的一种手腕。
到了西汉后期,倒是又换了一种和亲:匈奴连年战败自己内部又分裂不安,于是主动来汉求亲,以求结好。
故而曜初有此一问。
吐蕃这次提出和亲,是哪一种和亲?
希望不是那种看不清自己,威胁着‘若不和亲就要寇边’的找打式求和亲。
崔朝替曜初又倒了一杯消火的茶,然后平和道:“此番前来的吐蕃使臣,是摄政王后赤玛伦的亲弟弟:提出的是‘愿守北蕃,累世称臣’的求和亲。”
这八个字倒也不是随意来的,而是有典故的,可见吐蕃这些年也没少研究中原文化——
《汉书·陈汤传》中有记:“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