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
献殿高宗神位之前。
圣神皇帝定下帝陵事,就再次上了香,似在与幽冥之中的先帝,告知这个决定。
之后,圣神皇帝轻轻拍了拍手中的敬香余末,然后开始一件件翻看献殿中供奉的先帝生前御服。
毕竟,也过去了几个四季,只恐在这里供奉的人不够上心,有衣裳霉变都不知。
而姜握则已经想到了旁的事——
修皇陵,着实是一笔大的开销。
当年太宗皇帝所说起的‘因山为坟’能够‘省子孙经营,不烦费人工’,也只是相对于平地大造山陵。*
是一种相对的‘省’。
实则,还是要耗费人力物力的。
这还让姜握想到当年一桩旧事:先太子李弘过世后,先帝就甚为悲痛,下旨以天子之礼为太子送殡,并为之起恭陵(一般只有帝后的墓才能叫做陵),百官亦要随之着三十六日降服。
不比昭陵、乾陵,都是皇帝登基后就开始修,有安排有计划,工期也不急。
当时李弘的陵可是等着要用的。
于是朝廷征工甚急,以至于‘民厌苦之,投石伤所部官司,至相率亡去’。[1]
到了这种引发民怨的徭役程度,当时在朝上的宰相们是集体上过书劝谏的——原本顾忌着帝后失子之痛,对先帝下旨修陵而非墓都未有深劝(主要先帝的性格也不是听人劝的)。
但发生民工大逃亡,甚至因打伤了官员甚至可以说是哗变之事,宰相们再不能不管了。
群臣劝谏,这才劝得先帝罢手。
然这种事一旦发生过,不可能了无痕迹,史书是一定要记一笔的。
圣神皇帝修陵墓,自要好生安排,无论是财力还是人力,总要不伤民生才好。
而在翻检过御衣后,圣神皇帝一转头就见姜握在怔怔出神,不由问道:“是不是太累了?若累了,咱们就回去。”
依山为陵,还代表一事:后人来祭拜,都得先爬一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