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长沙给邵树德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那肯定是湿热的气候了。
传闻柳公绰贬湖南时,他就以“湖南地气卑湿”为由,请求将母亲留在洛阳,不带去湖南。
又有“春或多雨,而夏至则疎,夏或过炎,而至秋不杀”,“三时皆成夏,一雨便如秋,言其地湿而多热”等说法。
简而言之,湖南春天就比较热了,夏天、秋天更是热得要死,也就冬天舒服——此时的湖南冬天,应该不像后世那般阴冷。
此时正是盛夏,邵树德年纪大了,便感到有些不舒服,草草接见了一批官员后,找了个相对阴凉的地方,休息几天再走。
秘书郎送上了有关湖南的各种书籍、账册,供其翻阅。
湖南境内,大致有两条主要水系,即湘水和资水,北边还有洞庭湖,水资源十分丰沛。
这个条件,按理来说非常适宜发展农业,可能不比江西差了。
但湖南有个致命的问题:土壤质量差。
“湖南地方民财,不与江西等。大抵美壤少而瘠田多。”
南宋真德秀亦提到“嗟尔湘人,为生甚勤,土瘠而硗,俗窭而贫。”
邵树德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他倾向于认为是开发程度不够。
土壤为什么贫瘠?除了诸如“黑土地”这种天赋异禀、营养元素十分充足的土地外,其他土地都是需要“**”的。
湖南开发程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灾频发等等,可能是重要原因。
所以说,泄压阀也不是随便就能当的,前期投入很大,要消耗海量的物资乃至人命。
这还是湖南,如果是岭南、安南甚至台湾,又该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反正邵树德是不会往南走了,长沙的湿热气候他都适应不了,更别说广州、桂州、邕州等地了。
但湖南的交通运输确实方便。
前唐藩镇割据时代,因为淮西老是叛乱,漕运受阻,荆襄水道的重要性有所降低,取而代之的是鄂州水道,并迅速进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