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还算有点良知。程余粱未阻挠, 只是走到他前,与之一同向主院去。
进了主院,崔时已见满院的箱笼, 神色不变, 这些本来就不是他们家的。崔家抢占了二十年,也该连本带利地还给人家。
黎上走出屋,背手站立在檐下, 他平静地望着驻足于丈半外的崔时已。
终于见到了,崔时已将黎上从头到脚细细看了一遍。他是个值得敬佩的人, 出身富贵却在尚懵懂时家破,一路颠沛长大,年纪轻轻就将百草堂铺到各城。他也是个心狠有胆气的人,解决白家,连带着关闭了自己一手做大的六十三家百草堂。
“泰顺四年六月十七, 那日大风大雨。我无事可做无趣得紧,就灌了一水囊的温水, 带了些糕点穿蓑衣去了前院的书屋。书屋里有歇息的小间,小间里有炕。我寻了几本怪谈,躺到小间的炕上翻看…”这份腹稿,崔时已在心里打了十多年,今天终于用上了。
站在崔时已身后的蒙人眼都不眨,手握着刀柄, 警惕着。
对黎家灭门之事, 黎上已没多少疑问, 但没疑问不代表他不想了解更多具体的细节。
“有吃有喝有奇异的故事, 窗外风雨潇潇,屋里清清静静…”崔时已回忆着, 当时别提多惬意了:“那晚我没回自己院子,熬到亥时末才不舍地放下怪谈,熄灯睡觉。”讲到此,他眉头渐拧起,“我不清楚自己睡了多久,迷迷蒙蒙间听到说话,是我爹娘。他们开始还好声好气,后来因为意见相左起了争执,言语激烈,我也就醒来了。我娘最不耐烦的,就是我爹在大事上犹犹豫豫不够果决。两人吵得脸红脖子粗的,都没发现我。”
黎上眸里生笑:“他们在吵什么?”
很好听的声音,干净平缓情绪不多。崔时已沉凝两息,回道:“在吵袁汉山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