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0月25日结束的第13次伊佐河战役,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已处于瓦解状态中的奥斯曼帝国遭此重创,已经对赢得战争胜利不抱希望。
10月27日,奥斯曼帝国代表在停泊于摩德洛斯港的唐国“新夏威夷公爵”号战列舰上,与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
第13次伊佐河战役空前惨败的消息传来,简直就是一场空前的政治地震,从而导致奥匈帝国统治全面瓦解,这一分崩离析的进程已经无法挽救。
奥匈帝国内部积压的矛盾彻底爆发,已经呈现处处烽火的形势。
捷克斯洛伐克人、波兰人、南斯拉夫人纷纷起来反抗,这些民族分别宣告国家统一和独立,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
处于绝望的奥匈帝国统帅部,亦于1918年10月26日,在帕多瓦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布战败投降。
这个时间点,比原来历史上提前了整整一周。
同样失败的阴云笼罩着德意志帝国,在盟友纷纷缴械投降后,德国人也扛不住了。
第13次伊佐河战役惨败的消息传来,德军已经无力弥补南线战场的兵力短缺,从粮食,武器到弹药全都极度匮乏,战争已经无以为继。
11月27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以及德国首相、外交大臣等政府要员,为采取紧急措施而举行会议。
鲁登道夫在会上表示道:
“德军无力在前线展开攻势去摧毁敌军,凭借防御行动求得和平也不可能,胜利也无指望了。
唐国的空中优势非常明显,他们几乎拥有无穷无尽的物资和兵力来源。这将摧毁我们的一切努力,应当通过外交途径结束战争。”
在西线战场
9月3日,德军被迫从亚眠突出地带撤退,德军在这片战场损失惨重。
协约国方面,集中了英法唐三国的两个装甲师,三十二个步、骑兵师,利用空中优势的打击,迅速突破了德国军队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