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作答时,百官皆不得滞留考场,此时已尽数退出。
偌大的奉天殿内,除了监试官、巡绰官等考场官员,只有端坐上首的九五之尊才可堂而皇之地注视某一人。
苏源定下心神,似无所觉地整理策题和答卷纸,按习惯一一放好。
与前五场不同,殿试只考策问,且只有一道大题。
忽略不时落在身上的目光,苏源凝神阅题。
策题仅四个字,“君臣之道”。
此为弘明帝亲自命题,可谓简单直白。
在苏源看来,为人臣子者能否恪守本分,确实是弘明帝最为看重的。
君不见,弘明帝登基二十余年,作为革新派领头人,新政的倡导者,他从未停止过与守旧派那群老人的斗争。
奈何守旧派势力盘根错节,有他们的桎梏,新政之道路可谓千难万险。
革新派步履维艰,好容易取得一些成就,却又被当年那场天灾打回原形。
顺来集市暂且不提,民众的声音逼得弘明帝下罪己诏,革新派再次束手束脚。
直到后来天铃在全国范围推广,百姓有了良种,对陛下感恩戴德,形式才逐渐好转。
只是这段时日里,守旧派趁机疯狂扩张,几乎将革新派挤兑得毫无立足之地。
苏源想,那时的弘明帝定是愤懑且无力的。
身为天子,却无法随心所欲地施展政治才能,甚至很多时候还要向世族低头,称得上奇耻大辱。
而世族能如此嚣张,离不开那位头脑不太好的先帝的纵容。
见过坑爹的,没见过坑儿子的。
苏源心下唏嘘,将飘远的思绪拉回到策题上。
也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因素,弘明帝才迫切地想要往朝堂引入新鲜血液,选纳谨遵“为臣之道”的臣子,为己所用。
整理好思路,苏源取来草卷,执笔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