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闹得很是厉害, 朝臣们还是要脸面,绝口不提结党营私,只坚持称举荐制乃历朝历代的规矩, 以德以才选士,不可轻易更弦改辙。
随着朝堂的争论日盛,逐渐分为了三派。
姚崇保持中立,张说成为了守旧之首, 宋璟坚决支持张九龄。
陛下李隆基看似公允,却连着罢了举荐上来的官员, 在开元之初,坚持州郡官员的重要性, 下令考核州郡的官员, 从刺史到县丞, 皆必须经过考核。
各州郡的刺史, 节度使, 乃至县令县丞,大多都是世家子弟,举荐出来的官员。
事态蔓延开来, 朝臣们彻底看明白了李隆基的态度, 犹在努力挣扎, 试图做最后的抵抗。
京城贫寒,投靠无门的读书人, 纷纷出来抗议。
科举是开拓了贫寒弟子走上仕途之路,但这条路,本就狭窄, 还要努力钻营。
大唐的官员,以到长安做官为荣, 从长安到一州郡任刺史,都算是贬谪。
州郡县的官职,都被有门道的人占据,他们要出仕做官,这条道算是悬崖峭壁。
以前无人敢提及此事,如今被张九龄撕开,有了人领头,他们如何能不愤怒?
这一场闹,直到年后都未平息。
武夫人得知了朝堂上的纷争,这天外面日头好,春光灿烂,太阳照得满树粉嫩的樱花,远看去像是一树烟云,她趁着歇息时,拉着谭昭昭去赏花。
两人在樱花树下转悠了一会,武夫人欲言又止,终是未能忍住,低声问道:“我听说了朝堂上闹得厉害,张相可会有事?”
高力士上次离开时称张九龄会没事,看李隆基的举动,实则在支持张九龄。
算上读书人以及宰相宋璟,张九龄的胜算应当很大。
但事情最终未有定论,谭昭昭与张九龄都不敢妄下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