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昭昭见张九龄皱眉, 想着不能干涉插手他在外的事情,且好似他前世因为举荐官员出了事,就更加谨慎地问道:“大郎怎地了, 可是孟浩然名声不好?”
张九龄摇摇头,无奈笑道:“这小子才情过人,诗写得远比我有灵气。只他年纪轻轻,欠缺稳重, 与张颠一样喜欢吃酒,经常吃得醉醺醺, 着实误事。”
大唐人本就嗜酒,尤其是大诗人们, “饮中八仙”, “仙宗十友”等等, 无一不是嗜酒之徒。
谭昭昭觉着吃酒很快活, 她的性情与大唐的张九龄相比, 其实与诗人们要投契些。
投契的缘由,则是她与诗人们一样,针砭时弊, 抒发不得意, 比起做实事要痛快。
张九龄则不同, 他是难得的实干派官员,若换作杜甫前来, 谭昭昭则估计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谭昭昭犹豫了下,道:“孟浩然是进京做何事?”
张九龄继续摇头,道:“我听说他四下游历, 交游广阔。进京的话,莫非是想要考进士出仕, 或者求引荐出仕。”
写诗引荐自己,在大唐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此一来,科举考试被削弱,成了朝堂官员们拉帮结派的手段,加深了派系斗争。
举荐制还有个最大的诟病,就是溜须拍马等奸佞小人,由此进入朝堂。
比如安禄山史思明牛仙客等之流,就是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举荐进了朝堂,给大唐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孟浩然一生好似郁郁不得志,靠着写诗积攒来的名气,游历四方,最后穷困病逝。
谭昭昭想到孟浩然的诗,许多皆是别离,赠某某。
比起家喻户晓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谭昭昭更喜欢他的“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思及此,谭昭昭终是不落忍,问道:“大郎可是不愿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