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两地间的争端, 由来已久。
最早原本都是一朝,讲差不多的话,穿差不多的衣裳, 一样的习俗文字,一样的节庆朝贺。只是后来前朝皇室衰微, 无力再维持天下, 于是南北各有人揭竿而起,隔河各自立朝,征战许久, 彼此相持百年, 都不能把对方彻底覆灭, 不过是此消彼长, 来回拉扯, 各自都看对方不顺眼。
只是这苦了两国边界的人。
原本都是在土地丰沃, 水运便宜之地, 四季温暖合宜, 粮草丰满, 无论经济贸易,还是男耕女种, 怎么都能温饱无缺的。却因为眼下这种种争端,十年有九年里没法好好收成。
这样的僵持一直维持到十一年前,卫将军连破十数城, 把周地最北边往前推了百里。若非是孤军深入, 粮草供应不及,趁着攻势一举拿下楚都, 一统天下也未必不行。
当日楚国国君亲自写信求和,又送长子入周为质, 这些年的朝贡也半点不缺。而那些被攻略下的城池里的楚国臣民,在帝王的授意下,死的死,伤的伤,余下活着的,则收缴家财,没为奴隶,他们的田地住宅,分别封赏给了这一战中的有功之臣。
这于楚地是奇耻大辱,而之于周地,那就是扬眉吐气之极了。
只是在那之后,周地再没出过能撑得起大局的将军,反倒是楚地,新起之秀不断,从前因为连年旱灾而陷入的困境也迎刃而解,显出点蓬勃的样子。
到如今,当初的卫将军廉颇老矣,还要被帝王猜忌会否有二心,想着要靠他女儿来拿捏他。
两相对比,周地的境遇实在有些不中看。
两国相持,此消彼长,当初周地趁虚而入,如今的楚国自然也虎视眈眈,要一雪前耻。一应布防、粮草,其实早就在暗暗筹备的,当初使臣去迎裴行阙,虽然是讲了要设互市求和,但暗地里也调了布防,列军数万。也因此,卫窈窈和梁拂玉才会被急召入京做质子——来确保卫将军一定会为后方猜忌他的帝王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