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齿部被大唐完美接收,不费一兵一卒。
但成本还是付出了不少,李治下旨左右卫集结的三万兵马,军队来来回回调动,户部这几日支应了不少粮草军械。
不过相比大唐得到的好处,这点支出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好处不在于大唐新增了多大面积的国土,而是这片国土对大唐未来的战略意义。
吐蕃南面的屏障被打开了,也失去了一片缓冲地带,日后大唐若欲出征吐蕃,金齿部便是无可挑剔的绝佳出兵地点,从金齿部往北,可**吐蕃境内。
赞悉若选择将金齿部拱手送给大唐,从本心上说,是为了消弭近在眼前的兵灾,因为吐蕃打不起,也打不过。
但从长远来看,吐蕃丢失了金齿部,为日后的灭国埋下了伏笔。
所以赞悉若此人究竟是忠是奸,吐蕃的史书上自有定论。
总之,金齿部归唐,朝廷处理得很低调,知道消息的人都不多,但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贵官员们都很清楚金齿部归唐的重大意义。
李治答允赞悉若的请求,接收金齿部的当日,长安城许多权贵朝臣府中纷纷设宴,大宴宾客,席间宾主大醉,与舞伎们翩翩同舞,笑得肆意开怀。
当晚,国公府前,一辆低调的马车静静地停在府门外。
李钦载穿着斗篷,将面部遮得严严实实,低头上了马车。
马车启行,沿经朱雀大街,最后停在太极宫门外,一名宦官等候已久,见李钦载下了马车,宦官恭敬地领着他进了宫。
安仁殿内一片灯火通明,里面乐班歌舞伎俱矣,李治竟难得地召来太常寺歌舞。
殿内除了李治和武后,没有别的客人,显然今晚李治夫妇只请了李钦载一人。
李钦载进殿后看到这般排场,顿时受宠若惊。
太常寺歌舞都搬出来了,这是要请大客啊,排场倒是很隆重,可李钦载完全没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