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镇上的初中考去省城的高中,村里人都为我高兴,说我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我那时候也是这样以为的。
可是当我真的进入那个环境之后,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自卑。
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分层竟然是这么明显,且难以跨越。
中考的时候,我的英语是满分卷,可是到了高中,上英语课时老师点我回答问题,我一开口就引来同学们哄堂大笑。
一开始我都不明白是为什么,老师明明说我回答正确,大家为什么要笑?
直到老师下课叫我去教室,我才明白他们是在笑我的发音。
那是我第一次在那个学校感到自卑。
我不羡慕同学们的穿衣打扮,不羡慕他们的消费水平,但是我羡慕他们那一口极其标准的口音。
后来英语课我再也不敢回答问题,但是每天早上,我都会比同学早起一个小时,去操场上跟着磁带朗读,然后用空白磁带录音,将我读的内容跟磁带的内容做对比,自己一点点地练习,调整发音。
我们高一高二没有晚自习,晚上的时间自由安排,我从不敢贪玩,每天除了做作业和预习功课,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练口语,熄灯之后就听磁带,在心里默默跟图。
就这么花了两年的时间,我的口语终于跟上了班级的平均水平。
我比我的同学们付出了千百倍的努力,才能达到他们的平均水平。
可是我们班有很多同学他们根本没有没有花精力学过口语,他们在三四岁就有英语启蒙,条件好的甚至还有外教,对他们而言,说英语就如同吃饭喝水这么简单。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些我能追得上,比如成绩。
有些东西我根本无从追赶,比如见识,自信,以及永远有退路的笃定。
那时候我才十五六岁,正处于一生中最敏感的时刻,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下,高中三年可以说是在煎熬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