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会试大考,涉及国本,若是明君必定重之,但当朝皇帝远血亲,戒色欲,沉迷求仙问道,勤政殿呈给皇帝的也就是二甲以内的试卷,跟往常几年的一样走走样子。
谢衍眯着眼听着章骅奏报金陵那边关于珍珠养殖的折子。
周敬虔与罗山这两个寒门代表,自然要对试卷多看上几眼。
“针砭利弊,言辞过于犀利。”周敬虔低声道:“答题举子若是在殿试上也如此风格,恐怕会让陛下不喜。”
罗山瞥了两眼不置可否。
皇帝谢衍十余年不上朝,死谏的官员不知有多少,皇帝依旧我行我素,区区一个举人,尚未涉足朝堂就干谏言朝堂,恐不长久。
周敬虔说:“把这人放到二甲以外吧,将来外放做官也能磨炼些许。”
“是,老师……”
“哎……不对啊!”罗山左右翻看皱眉道:“我前几日看到一篇绝世好文章,已经叫人提到了第一名,怎地这里没有?”
“没有?”
“你再找找!”
罗山协同监理阅卷是周敬虔临时批调的,为的就是怕有人在私下里搞动作。
师徒俩把白玉案上下翻了个遍都没见到罗山所说的那篇文章。
“老师?你跟罗山在找什么?”本来快睡着的谢衍被纸张哗啦声响吸引。
周敬虔给罗山使了个眼神。
罗山躬身到谢衍跟前,“回陛下,臣前几日在翰林苑见到一试卷,上面文章平仄公正,文风凛然刚正,俨然不输大家,今日呈上来的这些试卷里却没看到。”
“不输文坛大家?”
谢衍打了哈欠,眼底血丝浓重,“如何就不输文坛大家了?”
罗山把试卷上应帝王,风吹万物,顺应而治的理论简短概论一遍,谢衍逐渐从困顿中清醒。
“还有这样独辟的见解,这届会试当真是人才辈出啊!”谢衍瘪嘴不悦道:“这种文章也能流掉,看来不光吏部,连翰林苑都有人在搞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