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其实明朝末年的时候, 福建一个叫陈振龙的商人在东南亚发现一种容易种植还产量大的作物,就是这个红薯了。
但是当地人看得很紧,也根本不做红薯的买卖。
最后陈振龙和他的儿子千辛万苦弄到一截红薯藤, 混在绳索里面带回到福建去种出来。
留种后再种了一片,证实亩产不错, 而且不挑土地。
恰逢当时福建大旱,陈振龙直接拿出红薯找到福建总督,在福建各地推广,才保住了不少人的性命。
福建百姓各家各户因此给陈振龙还供起了长生牌,陈家的子孙也带着红薯去各地推广。
这个给江南总督推广红薯叫陈川贵的人,姓陈, 算了下时间, 应该就是陈振龙好几代之后的孙子了。
江南作为粮仓, 能种植的粮食不要太多,红薯这样虽然能果腹,味道也还可以, 吃多了却会放屁,十分不雅。
江南的文人多,自然是受不了这个, 于是陈家在这里想必吃了闭门羹。
江南总督也没当一回事, 还把这个当做趣事写在折子里递到康熙这里来了。
康熙注意到万琉哈氏看着这本折子的手一顿,居然发起呆来,不由奇怪道:“怎么, 这折子上有写什么古怪的?”
万琉哈氏这才回过神来说道:“我就是看着这位总督形容的土疙瘩,仿佛在哪里听说过。当年福建大旱, 饿死之人却不多, 听闻就是因为陈家拿出这个土疙瘩救下的。”
康熙听说这土疙瘩吃多了确实不雅, 但是比起别的粮食就更容易种植,亩产高,饱腹感还强。
繁华之地,比如江南这样不缺粮食的地方,确实可种可不种。
但是除了江南之外很多土地并不都是适合耕种的平原,也不是很肥沃,粮食产量不高,偏偏天灾不少。
如果这土疙瘩真跟陈家说的那样,确实值得在其他地方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