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也很简单,部署在该海域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能够使用“三叉戟”导弹打击苏俄全境。哪怕在射程延长之后,潜射弹道导弹的飞行时间也会增加,突防能力肯定会有所减弱,但是在做为二次反击力量,突防能力差一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平台的生存能力更加关键。
基于相同原因,法国海军也把“凯旋”级战略核潜艇部署在这片海域。
虽然跟“三叉戟D5”相比,法国研制的M51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短一些,在搭载六枚分导弹头的情况下,就只有八千千米,但是按照法国的基本战略,这也足够了。部署在大西洋中部海域能覆盖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哪怕无法彻底摧毁俄罗斯,也足够让莫斯科当局投鼠忌器。更重要的是,法国需要“威胁”的不止是俄罗斯。就算早已经重返北约,还是欧盟的领袖,可是法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国防战略,一直在努力维护核大国的身份,也就需要有核大国的样子。
简单的说,就是核大国都奉行“核捆绑”战略。
做为在冷战时期发展起来的基本战略,不管“核捆绑”受到多少非议,都无法否认其作为全球战略安全基石的价值。可以说,冷战没有演变成热战,依靠的就是“核捆绑”与“核反击”这两个基础战略。更重要的是,也只有拥有全球打击能力的核大国有资格实施“核捆绑”战略。
显然,基于“核捆绑”战略,法国必须要拥有威胁其他核大国的实力。苏俄自然不需要多说,一直都被当成是头号威胁。旁边的英国也好对付,毕竟只隔了一条海峡,战术投掷工具都能够覆盖英国全境。至于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之内跟法国并没有交集,也没对法国构成实质威胁。真正需要巴黎当局考虑的,其实就是大西洋对岸,利用欧洲对抗苏俄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