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的话,沙特采购“陆盾”系统本身也是病急乱投医搞出来的事情,或者说当时不清楚“沉默猎手”的性能,不相信激光武器有那么强的战斗力,也才采购了“陆盾”系统充当备份。
显然,用“陆盾”来拦截胡赛武装的自杀式无人机,根本就没有难度可言。
因为完整保留了双路供弹系统,所以在对付自杀式无人机的时候,“陆盾”可以选择配备感应引信的炮弹。这种炮弹装填了数百颗直径在两毫米左右的钢珠,通过感应线圈来设置引爆时间,由火控雷达配合,炮弹能够在距离目标十米的范围内引爆。理论上,只需要几十发这种炮弹就能够摧毁一架自杀式无人机。对付无防护的软目标,感应炮弹的效率比动能穿甲弹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按照正常的配置,“陆盾”系统至少都会装载八百发感应炮弹,再算上同等数量的穿甲弹,一门“陆盾”系统在用光炮弹之前,能拦截差不多五十架自杀式无人机。在当时,这个作战能力远远超过了一般的高射炮,也超过绝大部分野战防空系统。更何况,“陆盾”系统采用整装弹药箱,有专门的弹药补给车协助,能够在三分钟之内更换两具弹药箱。
要说防空作战能力,“陆盾”系统并不差,尤其是对付自杀式无人机,完全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差的其实是效费比。
别说沙特,就是由中国军方出面采购,感应炮弹与钨芯脱壳穿甲弹都非常昂贵,前者单价高达一千元,后者还要贵得多,批量采购的单价都高达两千元。等于说,一套“陆盾”系统的一千六百发炮弹就价值两百多万。沙特采购价格至少都要翻一倍,采购数量少的话,搞不好要翻两倍。更何况,还需要算上火炮系统的折旧费。不说其他的,只是在正常装备使用的二十五年里面用掉的炮管,就需要用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元进行更换。把这些全都算上的话,“陆盾”系统简直贵得离谱。更何况,“陆盾”系统配备了大量电子设备,平台本身就十分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