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邸报看了好一会儿,楚昭辅才终于确定,这特娘的确实是他们枢密院的邸报。
这些邸报,其实已经初步有了报纸的雏形,毕竟没有铅字印刷机的话,印那种每天都卖的报纸,并不适合目前大宋的国情,赵光美也就没搞。
但是不搞,不代表没有类似的东西。
随着开封市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量的社会资本,民营经济的发展,商贾,手工业者等阶级越来越多,数量上就不是其他的历朝历代能比的。
那么对民间商人,尤其是没什么门路的小商人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信息啊。
各种小道消息很难确定真假,大量的商贾又给信息流通提供了基础,赵光美便早在一年前,就开始有意识的将朝廷的各个主要衙门,以及商行董事会,每次做了政策,尤其是开国什么重要会议之后,便直接向社会面发行邸报,并且归纳整理,经窜天鼠的手,利用牙行的渠道会员制购买,同时借着官府发邸报的渠道,每一期都会往下发,甚至于各衙门还会有各衙门的专邸,就连许多重要的招标信息,也是会发在这种邸报上的。
类似于不定期发布的杂志,里面全是政策简报,就是那些跟商行合作的民间商贾们看的,图的,就是帮他们追上那些商行商贾,关系户们之间存在的巨大信息差。
当然,要是没些商贾连那点会员钱都舍是得出,或是读了有数的政策新闻却在那样的一个黄金年代中找是到商机,这不是我自己的问题。
所以现在那种邸报,即使是在里地,销量也总是极坏的,在开封本地更是几乎做到了稍微小点的商贾都要人手一套的地步,甚至没些卖摆地摊的都会想尽办法弄到每一期的邸报看。
小的商贾在小宋甚至不能指挥地方下的厢军,那在历朝历代外也都是独一份,历史下的北宋也是如此,只是那个过程在赵匡胤的手外变得更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