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每个学员都需要不时回顾剃发令给江南带来的剧变,以及摄政王李毅在反剃发令中的作用。
连李毅看见幕僚编写的那份颂扬之词,也不免心跳加速,他的确是反剃发令的号召者,但在幕僚详细记录的《甲申战记》中,只能见到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那就是摄政王李毅。
至于大明皇族,要么庸庸碌碌,要么降了满清,而鲁王之贪和唐王之怯也都很隐晦地写在上面。
李毅曾把这本书放在案头三天,最终还是同意放入讲武堂中作为通读书本。
讲武堂不是苏州书院,士子们需要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武将的职责在于服从,服从摄政王府的命令。
讲武堂共分四期,现有一千两百名学生,通过考试进入讲武堂的人需学习四年,因在各军中表现突出被遴选出来的士卒需学习两年,然后各由兵部选定去处。
南京提督凌震特意在应天府紫金山下找出一片宽阔的地方修建校舍,摄政王府又在广德府山区寻找合适的地方修建炮场,供讲武堂学生熟悉和练习炮战。
南京天气寒冷,讲武堂迁徙过来时校舍还没修建完毕,学生们只能暂住在简陋的土房中。
送灶日,一队百人骑兵护送一辆马车来到地处紫金山下的讲武堂新校区,在学生们惊喜的目光中李毅走下马车。
在李毅身后,两个小孩亦步亦趋跟着,他们正是李麒和李麟。
“这就是讲武堂了,这里将会走出许多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将军!”李毅伸出手臂,在半空中划过。
一千两百名讲武堂学生排成六个方阵,听号令齐声单膝跪在雪地上:“参见摄政王!”
李毅见过这种场面次数多了,但李麒和李麟明显被震惊到,李毅挥手示意学生们站起来,转头对李麒道:“你年纪还小,元宵节之后便以旁听生的身份加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