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盛事,攥枪杆子的玩不过攥笔杆子的;凡乱世,攥笔杆子的玩不过攥枪杆子的。
古今如此。
如今的朝堂就是如此。靖难派与降臣派相争三年,完全落了下风。
降臣派把控了六部,朝中政事一把抓。内阁八名阁员全是降臣派成员。也就是说,核心决策圈没有一个靖难派成员。
降臣派又掌握着吏部,管着天下官员任免。凡是靖难派举荐的地方官,大部分都被清除。
从中央到地方的文官体系,完全被降臣派掌控。
还有一件更要紧的事,降臣派的精神领袖朱高炽做了太子,成为了大明的储君。有储君撑腰,降臣派势力更盛。
永乐帝是个英明的皇帝。他已经察觉到了朝中两方势力的不平衡。
一场安南国的宫廷政变,即将给永乐帝一个机会,打压降臣派。
大明开国时,太祖爷建立了朝贡体系。安南、占城(今越南一带)、朝鱼羊等小国都是大明的藩属国。
安南、占城发生战争,太祖爷太派遣御史前往调停。
当时大明国力正盛,小弟们蛮听大哥的话。大哥派人来调停,双方就不打了。
这些小国的内部发生矛盾,也会找大哥当仲裁者。
建文元年,大明爆发了靖难之役。大哥家里打成了一锅粥,有些小弟自然开始蠢蠢欲动。
安南国的宰相黎季犛杀死了国王,改名胡一元,自称太上皇,将儿子胡苍立为国王。
安南的王位本是陈家的。胡一元用陈家宗亲的口吻写了一封信,说什么陈家人才疏德薄,实在不配统治安南。希望宗主国大明能够允许,陈家将安南统治权转交给胡家。
那时候靖难之役激战正酣,建文帝哪里有功夫管这闲事。就随随便便回了一封信说照准。
于是乎,胡一元顺理成章的坐稳了安南的王位。
哪曾想,永乐三年的秋天,陈家的子孙陈天平历经千难万险跑到了应天城。向永乐帝说明了胡一元弑主夺位的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