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行着。
三月,宋祁,王拱辰,张方平,欧阳修等八人联名上书,要求更改考试制度,建议减少贴经墨义,也就是默写的比重,以策论为主。
这些人,同样出自不同阵营,朝堂上这几个月竟然少有地没有发生党争,令人不可思议。
不过必须提一句,考试改革提议初,众人的的意见还是差不多的,随着改革推行,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策论这东西,天下地下水里,考生想写什么写什么,天马行空,文字泛滥,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而默写错了就是错了,标准统一而明确。
就好比后世的高考作文,虽然要求一般是诗歌除外,任意文体皆可。但事实上老师都让写议论文,总分总套路,凤头豹尾。
改卷老师评分有个标准在,分数未必高,但是稳定。你要是写小说,且不说能不能够写出**来,格子都不够你用。嗯,说的就是我,1200个格子太少了。
所以这项改革并没有真正得以推行,高考改革说了那么多年,也不见改变不是吗?
三月同样稳定,以至于赵昕都怀疑这庆历新政这一次是不是能够成功了。
但是在四月初,赵昕在交上来的报纸上看见欧阳修论及黄河长江的言辞,说黄河长江尽管同为大河。然则,黄河三年一患,长江十年难得一患。将黄河与长江视为人,则应该更加重用长江,因为长江多善,黄河多恶。
当初正旦朝会上赵昕提出江河之说,就是为了弥合双方的矛盾,没有想到,矛盾没有被消除,只是暂时蛰伏而已。
看见这一段话,赵昕心中便隐隐察觉不妙。
果不其然,接下来,欧阳修写下一篇传名后世的政论《朋党论》。看见这篇文章出现在报纸上,赵昕心中凉了半截,历史的惯性,注定不是眼下的自己所能够更易的。